淨零排放

常見碳相關政策工具?


#ESG


環保議題與碳相關措施對國家經濟和民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而且通常是相互交織的。例如,對高碳排放行業實施更嚴格的限制導致這些行業的縮減或轉型,從而影響相關企業的就業和利潤。但與此同時,這些政策也可能激勵新興的綠色產業和技術的發展,為國家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碳相關措施的實施往往需要相應的投資和資金支持。這可能會對政府的財政產生壓力,尤其是在短期內。政府需要在碳減排技術、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教育等方面增加支出,這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的投資或公共服務的提供水平。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些投資可能有助於提高國家的環境質量,減少因環境污染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和相關成本,從而為民眾帶來實質的福祉提升。

而碳交易、碳稅和碳費都是用來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以下是目前常見的碳相關用字解釋。

碳交易

碳交易(emission trading system)是一種市場導向的方法,透過建立碳排放權的市場,讓企業和國家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買賣碳排放權。每個企業或國家都被分配一定數量的碳排放配額,如果超出了這個配額,就需要向市場上購買額外的排放權;如果排放量低於配額,則可以將多餘的排放權出售給其他需要的單位。透過碳交易,市場機制可以促使企業采取更多的減排措施。

例如:假設某國實施了碳交易制度,並將碳排放權分配給各個工業企業。每家企業都被分配了一定數量的碳排放配額,這個配額通常會隨著時間逐步減少,以促進碳排放的減少。 企業A和企業B是兩家參與碳交易的企業。假設企業A在一年內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低於其分配的碳排放配額,而企業B的碳排放量超過了其配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A可以將其多餘的碳排放權出售給企業B。

企業B購買了企業A的碳排放權後,就可以繼續超出其自身配額的排放,而企業A則通過出售碳排放權獲得了額外的收入。這樣,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是否採取更多的減排措施,或者通過購買排放權來滿足其碳排放需求,從而實現整體碳排放的減少。

碳交易常見有兩種方式,分別為「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 and Trade)、「基線與信用交易」 (Baseline and Credit)。

總量管制與交易:由政府訂定一個碳排放總額上限,再將額度分配給各企業,並允許企業彼此間交易配額。
基線與信用交易:為總排放量設定一基準線,若企業減量至基準線以下,多出來的額度將轉換為可交易的碳權。

碳抵換

碳抵換(carbon offset)是一種透過支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來抵銷自身碳排放量的方法。通常,個人或組織會通過購買碳抵換項目來彌補其自身產生的碳排放,從而達到碳中和或碳平衡的目標。

例如:一家航空公司計劃開展一條新的國際航線,預計每年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為了彌補這些碳排放,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購買碳抵換來支持一個綠色能源項目,比如風力發電場或太陽能發電項目。

航空公司可能與一個碳抵換機構合作,該機構管理著各種碳抵換項目。航空公司根據其航班的預估碳排放量向碳抵換機構購買對應量的碳抵換。這些資金將用於支持碳抵換項目,例如在開發國家建設清潔能源設施、實施能源效率改進計劃,或者進行森林保護和再造。

通過購買碳抵換,航空公司可以將其航班產生的碳排放量抵銷掉,實現碳中和或碳平衡。這樣,雖然航空公司本身仍然會產生碳排放,但通過支持碳抵換項目,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總體碳排放的減少,從而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的影響。

碳洩漏

碳洩漏(carbon leakage) 是指由於一個地區或國家實施了溫室氣體減排政策而導致碳排放轉移至其他地區或國家的現象。這種轉移可能是由於該地區實施了高成本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而其他地區或國家則未實施相應的措施,導致企業或行業將生產活動轉移到更寬鬆的法規環境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A的工業企業可能面臨著較高的生產成本,因為他們需要支付額外的碳成本或者進行昂貴的減排技術升級。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將其生產活動轉移到其他國家,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相對寬鬆或者根本沒有相關政策。

例如:歐洲聯盟(EU)實施了一項針對工業部門的碳排放限制政策,並對這些企業徵收高額碳稅,以鼓勵他們減少碳排放,推動低碳生產。企業X是一家歐洲的鋼鐵生產企業,面臨著高昂的碳成本。由於歐盟的碳排放限制政策,企業X需要支付大量的碳稅或者投資於昂貴的減排技術。

因此,企業X發現,與其在歐盟受到嚴格的碳排放管制和高額碳稅的影響,不如將其生產活動轉移到一個缺乏相關政策管制的地區,例如某些開發中國家。在這些國家,企業X不需要支付額外的碳稅,也不需要費心投資於減排技術,因此生產成本較低。

這樣一來,企業X的碳排放量雖然在歐盟國家減少了,但在非歐盟國家增加了,導致了碳排放的轉移或洩漏。儘管歐盟國家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的總體碳排放量並未減少,只是從一個地區轉移到了另一個地區,這就是碳洩漏的情況。

碳費用相關

碳稅:
碳稅是對碳排放進行課稅的政策工具。企業或個人在產生碳排放時需要支付一定的稅款,這樣可以增加碳排放的成本,從而鼓勵人們減少使用碳能源或者轉向更清潔的能源。碳稅的制定可以根據碳排放的量或碳排放強度來計算,通常會與其他稅收一起納入政府的財政收入。

例如:假設某家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了1000噸的二氧化碳,根據政府設定的碳稅率,這家工廠就需要支付1000 * 100 = 100,000美元的碳稅。而如果這家工廠能夠採取減排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至800噸,那麼支付的碳稅就會相應減少至80,000美元。

這樣,企業和個人在做出生產和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碳稅帶來的額外成本,從而更加積極地採取減排措施,或者轉向使用更清潔的能源,以降低碳排放並節省碳稅支出。



碳費:
碳費是對碳排放進行收費的制度,類似於碳稅,但是與稅收不同的是,碳費的收入並不一定納入政府的財政收入,而是用於特定用途,比如投資於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或者補貼低碳產品等。碳費的目的也是通過增加碳排放的成本,從而促使人們轉向更環保的行為和生產方式。

例如:一家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了1000噸的二氧化碳。根據政府設定的碳費率,這家工廠需要支付1000 * 100 = 100,000美元的碳費。然而,這筆碳費收入並不會進入政府的一般賬戶,而是被用於特定的環保項目,例如用於發展清潔能源技術、支持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的研究、或者補貼使用低碳產品的消費者。

這樣,碳費收入的再投資可以促進更多的碳減排活動和環保項目,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向低碳經濟轉型。




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
碳關稅是歐盟為了防堵碳洩漏問題和保護歐洲製造商的競爭力,而建立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要求他國進口產品需支付費用購買 CBAM 憑證。

CBAM 憑證的價格,會依照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 (EU ETS) 的每週平均價格計算,確保進口商品的生產商需支付的碳排放成本,與在地生產商的支付成本相同。而進口商品已在生產地支付的碳稅/碳費,可以抵免碳關稅費用。

碳關稅在歐盟將分階段實施,在 2026 年以前,進口商還不用購買憑證,只需要繳交碳排放數據報告;在 2026 年以後,就需要為進口產品購買與繳交 CBAM 憑證。

例如:歐盟鋼鐵生產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支付高額的碳成本,包括碳交易或碳稅等。而來自某個非歐盟國家的進口鋼鐵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沒有承擔這些額外的碳成本,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也可能比歐盟國家的鋼鐵業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的碳關稅政策將對來自該非歐盟國家的進口鋼鐵產品徵收額外的碳關稅。這樣一來,進口鋼鐵的價格就會反映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進口商需要支付相應的碳成本。這不僅可以防止碳洩漏,也可以促進全球范圍內的碳減排,鼓勵各國採取更積極的減排措施。

碳盤查

碳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是一種收集碳排放數據、計算總碳排放量的方法,企業可以透過碳排查,了解自身產品或服務的總碳排放量。

例如:一家跨國公司為產品的碳足跡進行盤查,以評估其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可能涉及到收集和分析該公司的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類型和量、原材料的來源、產品的運輸方式等信息。

基於這些信息,驗證機構將計算出該產品的碳排放量,形成碳足跡報告。然後,驗證機構可能會對這份報告進行審核和驗證,確保計算過程的準確性和透明度。 最終,該公司可以使用這份碳足跡報告來證明其產品的環境表現,向消費者、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展示其對氣候變化的承諾,並採取相應的減排措施來改善其碳足跡。

環保署公告應進行碳盤查的特定產業與高排放量的企業之外,一般的企業也能依照環保署編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或國際標準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ISO 14064-1:2018 等方式來進行碳盤查。 碳盤查能協助企業釐清自身總碳排放量,作為擬定減碳策略、推動碳中和或符合跨國企業對供應鏈的要求的基礎步驟。

對於設備問題不知道如何找出嗎?


不清楚該如何選擇量測工具?設備問題不知道從何檢出?
設備有異常卻不知道原因?讓服務量測專業人員為您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