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廠監測實績
轉子設備的即時守護
固德科技報|石化廠監測實績,轉子設備的即時守護
#轉子設備
#物聯網
#ESG
#預知保養
Posted On : 18 Aug. 2025
在高風險的石化產業中,轉子設備一旦停機,不僅造成龐大損失,更引發工安與環保隱憂。這家位於台灣西部的石化廠,透過導入轉子設備預知保養與線上監測系統,成功揭露潛藏異常,逐一排除隱患,讓設備趨於穩定並延長維修週期。
危機前夕:石化廠設備的警訊
這是一家位於 台灣西部沿海工業區 的大型石化製造基地,為國內重要的石化原料供應廠之一。廠區擁有完整的石化加工與製程系統,涵蓋 裂解、重整、精餾 等核心工段,年產能規模高達數百萬公噸。產品廣泛供應至下游產業,包括 塑膠、電子、纖維、車用化學品 等,是台灣石化供應鏈的中堅角色。
導入前的痛點與隱憂
此廠區運作以 高度自動化與連續生產 為特色,核心設備包含大型壓縮機、反應爐、循環泵浦與冷卻系統等。這些轉動設備長時間高負荷運轉,既是產能的支柱,也隱含著潛在的風險。
在石化產業裡,轉子設備的可靠性至關重要。但在導入監測系統之前,這家石化廠其實承受著多重隱憂。
1. 工安風險高
壓縮機或高壓泵浦一旦異常,可能造成壓力累積或洩漏,進而引發 火災、爆炸或有毒氣體逸散。廠區部分高風險區(燃燒爐、反應器)對任何異常都要求「即時判斷」,但傳統巡檢方式根本難以滿足。
2. 產線經常受阻
非計畫性停機是管理層的惡夢。轉子設備過早損耗,會導致整條產線節奏被迫中斷,需停機搶修或等待備件,影響上下游協調。
3. 排放不穩定、易超標
若裂解、精餾等製程設備性能下降(如冷凝泵、抽真空系統),會造成 揮發性氣體無法穩定排放,導致環保參數波動甚至超標,增加環保壓力。
4. 能源效率低落
振動過大或機械不平衡不僅影響產能,也造成 耗能增加。馬達效率下降,電費支出飆升,設備壽命也被加速消耗。
5. 維護反應不足
傳統巡檢方式仰賴聽音、觸感與經驗,無法即時掌握異常。等到問題浮現,往往已經來不及,必須高強度搶修。這不僅增加維護成本,也降低了工安的可靠度。
廠務:「我們不是不知道設備有風險,而是沒有足夠的工具讓我們在第一時間看見它。」
數據的眼睛-RM-IOT
過去工程師只能靠經驗與聽音判斷設備狀況,往往錯過最佳維修時機。導入線上監測後,轉子設備彷彿擁有一雙「數據的眼睛」:振動感測器全天候蒐集訊號,ISO 快速辨識異常,AI 模型建立健康基線並即時發出警示。從此設備不再是「黑箱」,工程師可隨時透過平台掌握真實狀態,讓維護更科學、更主動,也為工廠帶來安全與安心。
該廠決定導入預知監測系統,為設備裝上「數據的眼睛」。
這套系統的核心包括:
1. 無障礙監測,實現最大覆蓋率:RM-IOT 轉子健康監測系統可根據場域條件限制選擇使用不同監測方式,無線LoRA 、WIFI 、有線等。
2. 系統點位擴建,適用於各階段擴展:顧及預算問題、效益驗收…等現實因素,企業多以短期、長期目標,作為階段性落實方向。RM-IOT 轉子健康監測系統的彈性化設計可逐次擴增點位。
3. 選配移動裝置,隨時隨地監看:額外選配隨身監看的應用功能,可以結合手機、平板,不限登入人數(選配)和位置,實現 24/7 實時資產性能監控和狀態分析,以便適時採取糾正措施。
4. 內建 ISO 國際規範與自訂門檻:系統內建 ISO 10816 / 20816/ 2372 規範,適用於半導體到傳產業各式旋轉機械設備(馬達、壓縮機、泵浦等)。感測器隨裝即量,簡單套用 ISO 規範,系統以顏色區分轉子品質狀態分類,或由人為經驗設定門檻進行管理。
5. AI 演算法驅動的智慧診斷:系統搭載先進 AI 演算法,透過長時間運作數據的累積學習與特徵權重的動態調整,持續優化判斷準確率。此外,還具備時間序列的預測功能。可預測未來 30 天內的設備健康趨勢,讓使用者及早規劃維修或保養時機,減少非預期停機風險。
6. 專家級異常分析建議:AI 自動化分析結果將同步提供具解釋性的異常原因與維護建議,協助使用者快速了解設備問題核心,有效縮短排除時間。
現有問題與潛在風險
起初,工程師們對這套系統半信半疑,甚至一度覺得:「怎麼導入之後,廠區設備反而問題更多了?」維修保養部門的工作量一時大幅增加,似乎比過去還要忙碌。
但很快,他們發現這並不是設備「突然變差」,而是因為過去缺乏系統性的監測,許多潛藏已久的異常都被忽略了。現在,系統把現有問題與潛在風險一併攤在陽光下,讓工程師得以逐一處理。

大幅降低非計畫停機風險
非計畫停機是石化產業最昂貴的風險之一,往往造成產能中斷、備件延誤與數千萬元損失。透過導入預知監測系統,轉子設備的健康狀態能即時被掌握,異常在早期就被發現並處理,讓工廠有充足時間調度人力與零件。
隨著隱憂逐一排除,設備運轉更趨穩定,維修週期延長,停機次數顯著下降。這項轉變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更大幅提升工安與永續價值。

突發事件實績:壓縮機火星驚魂
某次夜間巡檢,工程師驚見戶外壓縮機冒出火星,幸而線上監測系統及時偵測異常,讓廠方迅速降溫,避免火災爆炸。這起石化廠壓縮機火星案例,凸顯了轉子設備線上監測在工安中的即時守護力。石化廠如何降低突發事故風險?如何兼顧安全與產能?
某個深夜,廠區的值班人員在巡視時,驚訝地發現一台戶外壓縮機機殼縫隙中竟閃爍著火星。這樣的情況在石化廠堪稱惡夢,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燃周遭氣體,引發火災甚至爆炸。
追查原因後發現,這台壓縮機其實早已長期處於過高溫度運轉的狀態。過去,由於缺乏即時監控,工程師只能仰賴巡檢與經驗處理,往往等到冒煙或異音才意識到危險。當晚若不是即時發現並持續灑水降溫,後果難以想像。
幸好,這次線上監測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系統早在數小時前就偵測到溫度異常,並透過平台發送警示。廠務人員因此得以及時啟動遠端降溫流程,並派員到場確認狀況,在火勢尚未擴散前就成功排除隱患。
這起事件讓全廠上下意識到,監測系統不僅能「提早預測故障」,更能在突發危機中提供即時決策依據。
廠務:「那一刻,我們深刻體會到數據帶來的價值!它不只是在省錢,更是真正在守護財產與生命安全。」

石化廠區轉子設備的痛點解決
石化製程高度仰賴連續運轉與穩定供料,而核心轉動設備如壓縮機、反應爐循環泵、冷卻水泵與鼓風機等,皆屬於長時間高負載運轉的設備。一旦發生異常或故障,輕則造成單機停機與批次報廢,重則連帶觸發製程中斷、氣體洩漏甚至安全事故。
該廠傳統的設備維護方式多半依賴定期保養與人工巡檢,但這樣的模式有三大痛點:
1. 異常反應慢、風險高:設備出現異音或震動異常時,通常已經接近臨界點,現場才進行搶修,導致無預警停機與大量產能損失。
2. 保養時機不精準:保養頻率設定偏向「過度保守」,造成資源與工時浪費,卻無法保證故障不發生。
3. 經驗倚賴度高:設備狀態仰賴資深人員主觀判斷,新進人員難以掌握設備老化趨勢與潛在風險。
導入RM-IOT 轉子健康監測系統後,在關鍵轉動設備上安裝感測器,讓機械狀態從過去的「黑箱」變得透明。工程師不再需要依靠零碎的巡檢數據,而是可以透過系統全天候掌握設備健康,不論是振動、溫度還是頻譜變化,一旦有潛在異常便能馬上察覺。
更重要的是,系統不只是「監測」,而是會主動發出 異常預警。透過 ISO 規範與 AI 模型的比對,系統能在問題惡化前數日就通知維護人員,讓工程師有時間安排檢修,避免突發停機。

同時,維護策略也因而全面升級。系統能依據設備的健康狀態與重要性進行分層管理,優化保養排程,減少不必要的停機與維修資源浪費。每一筆監測數據也會被完整保存,並轉化為可視化的趨勢曲線,逐漸累積成設備的「劣化模式資料庫」,成為工程師經驗判斷與後續知識傳承的依據。
透過 RM-IOT 轉子健康監測系統,廠方成功將維護思維從「事後修復」提升到「預防式維護」,甚至進一步邁向「預知保養」。這不僅大幅降低了非計畫性停機的風險,也讓設備管理真正進入了 可量測、可預測、可優化的智慧化新階段。
隨著他們將這些問題一一排除,設備的狀態逐漸趨於穩定。更令人驚喜的是,維修與保養的間隔時間也因此被延長,廠區開始進入一個更高效率、更安心的循環。
RM-IOT 轉子健康監測系統
每一項設備在保養維修完成後,其健康狀態可即時回報與確認,避免「修而不明」、「保而無效」的情形。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維護頻率與成本浪費,真正實現高投報比的維修策略。
透過持續性監測與資料分析,掌握設備性能衰退趨勢,進行使用壽命預估與失效風險評估。協助制定長期保養規劃,優化備品管理與維修資源,全面強化設備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效益。
從危機應變到永續經營
這次石化廠的監測實績,證明了「預知」比「搶救」更有價值。當設備隱憂被系統即時揭露並逐一排除後,廠區的運作逐漸邁向穩定,維修週期拉長,停機次數大幅下降,工程師也能把心力放在更具策略性的維護規劃,而非疲於奔命的救火。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上的升級,更是一種管理思維的轉變。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轉變與企業永續目標緊密相扣。在 環境(E) 面向,監測幫助廠區減少能源浪費與設備非效率運轉,降低碳排放與揮發性氣體外逸;在 社會(S) 面向,設備故障風險下降,員工工安獲得保障,也讓周邊環境更加安全;在 治理(G) 面向,數據化的透明監測提升了管理決策的效率與精準度,展現了企業落實責任治理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