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Newsletter 24010

电费上涨与碳费夹击 !
中小企业如何转危为机?

固德科技报|电费上涨与碳费夹击 ! 中小企业如何转危为机?

#ESG

Posted On : 15 Oct. 2024
台湾碳费目前定案是每吨 300 元,已经比目前欧盟相关国家每吨碳排约新台币 2,400 元便宜的多。而随着越来越趋近 2050 年,碳税与电费,势必将会继续持续上涨。

电费上涨与碳费夹击 !

继十月开始电价上涨后,台湾政府近日宣佈碳费定案,每吨碳排放徵收300元,对企业营运产生了不小的压力,虽然目前首波只针对直接与间接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达到2.5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但也不排除政府也将逐渐向下徵收,此时,尤其是对于中小型製造业,除了直接的成本问题,碳费政策还促使企业必须进行绿色转型。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困难,因为相关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投入往往是相当昂贵且複杂,所需要的时间建置也不短。在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上都需要进行大幅调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势,如何因应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绿色转型 #碳费 #电价上涨

减碳措施,已是势在必行

越晚开始,成本将会越高 随着碳费的实施,若企业未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这些成本有可能将会反应在服务或产品上,价格将被迫提高,可能将削弱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而台湾主要是以OEM、ODM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若企业无法快速跟上这一趋势,将可能在全球供应链中失去市场,让投资人或顾客转向竞争对手。

此外,台湾的碳费目前定案是每吨300元,已经比目前欧盟相关国家每吨碳排约新台币2,400元便宜的多。而随着越来越趋近2050年,碳税与电费,势必将会继续持续上涨。

减碳措施,势在必行

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一次转机

中小型企业应立即评估现有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从基本日常作业到生产技术流程都应纳入。那麽,该如何开始执行呢?

第一步,电能使用调查,快速优化产线
首先,开始能源调查吧!需了解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了解有多少改进空间,制定优化能源措施。利用EMS电能管理系统,为企业的重点设备进行电能调查,了解用电状况。系统生成详细的数据报告,帮助使用者了解电能消耗模式、识别节能潜力。系统可设定节能目标值、自订各参数门槛,使用者可依照目标值去规划决策。

透过简单的优化措施降低能耗。例如,优化生产线运作,从老旧耗电设备开始汰换着手、使用节能空调压缩机等。并且可藉由了解产线电能使用状况,去调配合适的产线运作时间,避免无效的空转电能使用,这些都是可以快速实施并产生成效的手段。

电能使用调查

第二步,碳排放审计与管理,符合环保目标
中小型企业应立刻进行碳排放量的基础审计,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这能帮助企业掌握每个环节的碳排放,并找到可减少排放的重点区域,进一步降低碳费。EMS电能管理系统具备碳排放统计功能,透过追踪和计算碳排放,企业可以识别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从而制定减少排放的策略。这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碳足迹,符合政府法规和环保目标、避免法律风险和罚款。

EMS电能管理系统能够同时管理电能及碳排,为企业快速带来效益。

碳排放审计与管理

第三步,政府补助与争取资源
中小型企业最缺的就是转型资金,政府为了帮助这些企业有效减少成本压力,并逐步朝向永续发展。针对碳费和能源转型推出了相应的补助和融资计画,中小企业可透过低利率融资进行技术升级或购买节能设备,减少初期资金压力。

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短期内提升能源效率,还能促使其朝永续发展迈进。企业应积极了解这些政策,争取资源,实现高效转型。透过充分利用补助与融资计画,能有效缓解碳费与电费上涨带来的压力。

政府补助与争取资源

第四步,重要设备升级与技术投资
有了政府的补助资金,就能开始着手进行设备的升级,特别是那些高能耗的生产设备。导入智能化技术管理生产线、设置能源回收系统(如馀热回收系统)等。例如,引进高效能电机、升级至低耗能的生产工具、优化製造流程等。

透过简单的工业互联网,能帮助企业更精准地管理厂区环境各式数据。例如:透过监测温、湿度,让厂区在适当的温度到达时,让压缩机降载,降低能耗使用。

重要设备升级与技术投资

并且可整合其他设备资讯,例如EMS电能管理系统、转子品质监测系统、设备稼动率管理系统等,让企业能不仅能即时掌握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的电能使用情况,也可了解其他环境因素或设备的状态好坏,从根源调整设备优化,从而大幅降低电能的使用。

第五步,再生能源与自用发电
结合以上步骤,效益慢慢出现后,中小企业有馀力的话,还可以考虑逐步採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购买再生能源凭证。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还能有效节省长期能源成本,并减少未来碳费的负担。

例如: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板、与再生能源供应商签署购电协议(PPA),锁定较低的电费成本。

再生能源与自用发电

若中小企业仍无法完全达到减碳目标,可以再进一步参与碳交易市场,购买碳信用来抵消部分碳费。这种灵活的应对策略可以在技术转型期内为企业提供喘息机会。台湾未来将发展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企业应关注政策动向并提前准备参与。

结论

为了在企业的永续经营下,持续长期保持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应推动绿色转型,导入互联网(IoT)和相关监测技术来优化生产流程。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预防性维护措施以提高设备寿命和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并精确控制碳排放。此外,还能向市场展示其绿色承诺,吸引更多重视环保的客户,特别是在那些对碳排放有明确要求的市场(如欧盟)。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并应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标准。